上週作業:
- 選一個英文字母,挑選出易於辨識的部位,切割,選9張再組成一張
- 同一人物,拍9張,組成一張。
因為上次沒上課,所以不太清楚這項作業的用意,只能根據同學的描述來完成作業。
本週上課主題:
1.作業解說
2.專家講座:陳郁文老師(前大地雜誌攝影組召集人)
我選的字母是W |
真的沒時間去拍照,所以就從之前拍的相片中選出這9張 |
- 習以為常的東西(字母),我們就不會去注意它的特點、關鍵性的差異。
- 這項作業是訓練我們的觀察力、異中求同的能力。
- 9宮格的字母最好都要可以單獨辨識出來。
- 另外,9個圖的組合也要有美感。
- 通常我們認為最有特色的那一張圖,潛意識中都會把它放得比較大。
因為今天邀請客座講師,因此人像部分未詳細討論,故下週作業仍是人像,不過從9張合成一張,減少為5張,也就是在照片上需再更費心挑選具有特色的相片。
陳郁文老師講座:從美學理論解構攝影構圖
攝影是科學也是美學
(一)從完形心理學來看構圖
- 我們攝影時都欠缺思考。作品分享的目的就是刺激自己思考(別人為什麼這樣拍、我為什麼這樣拍)
- 相片可看成諸多元素的集合,元素之間要有某種的關聯性,才會使人印象深刻,完形心理學就是在研究這個。
- 一張好照片,只要背景對了,就有70分了!
(二)
(三)視覺的流動
人們通常會選擇阻力最小的知覺方式,來整合所收到的訊息。視覺的流動:由暗至亮、畫面下方至畫面上方、由模糊流向清晰。但流動方向與觀看者的生長經驗、信仰、種族等有明顯相關。
(四)甚麼是構圖
同樣的場景與主題,藉由攝影角度與鏡頭的變化,針對畫面做適度的裁切來獲得畫面訊息的最大化。並妥當的安排觀看者的視覺流動,讓攝影者所想表達的意思能清楚的傳達給觀看者。攝影構圖=美學構圖+鏡頭取景
(五)鏡頭特性的探究
廣角鏡:景深長、對焦容易、強烈的透視感、誇張的前景拉遠距離-->造成疏離感。
缺點:太強烈的透視感-->攝影角度決定變形程度。視角太廣,易使畫面太亂-->構圖功力的考驗。
標準鏡頭:鏡頭視角最接近人眼所見;透視感與距離感與人眼所見相當;影像變形最低,體積最小巧。
望遠鏡頭:將遠方被攝體拉近、景深短、強烈壓縮感。
(六)從好照片來解構構圖
- 主題凸顯且畫面呈現豐富訊息
- 明顯的對比
- 決定性的瞬間
- 特別的視角
- 數大便是美:同中求異、異中求同
- 畫面的平衡
- 趣味的元素
- 氛圍的掌握
- 善用隱喻
- 善用視覺的延伸線,來傳達攝影者預期的視覺流動
- 善用背景元素
- 特別的光影
- 善用外在形狀的導引效果
(七)精進構圖的幾點建議:懷著一股衝動按下快門,最後為何無法如願?
- 不要為了構圖而構圖
- 相關訊息的補充,增強畫面的想像與預判的能力。
- 善用鏡頭的壓縮與誇張特性,不要一鏡到底。
- 對於畫面的進度要持續追蹤,讓主題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地點。
- 臨摹名家的作品
- 適當的裁切
- 多看、多聽、多思考。
這堂課講師分享了許多精彩的照片作為實例,但可惜無法在這裡呈現。不過,大概可以體會老師想表達的重點:成功的相片不一定要有學理上完美的構圖,畫面內所呈現出的內涵才是一張照片成功與否的決定性因素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